鴻海集團近日宣布,今年將持續執行3+3戰略,分別是三大未來產業和三大核心技術。除了擴展智能電動車開放平臺和三大原型車款之外,鴻海還將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(SiC碳化硅元件等),及先進硅光電子技術整合,應用在電動車和
機器人產品上。
這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:電動車、數字健康、機器人,三大核心技術是:人工智能、半導體、新世代通訊。
鴻海在官網指出,三大未來產業現有的市場規模龐大,每個產業規模3萬億美元以上,并且年復合增長率大于20%。三大核心技術可做為集團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在機器人領域,鴻海指出,延續工業型機器人能量,朝移動型機器人產業發展,投資關鍵機器人技術,也會建立機器人制造平臺,協助客戶打造服務型機器人。
去年8月鴻海集團成立中央智權總處,整合納米中心智權部,以全新編制,針對集團智財各面向需求,提供專業服務;去年8月起鴻海集團定期舉辦鴻海智權月會,促進各業務群智權單位溝通;去年3+3(電動
汽車、數字健康、機器人3領域;人工智能、半導體、新時代通信3技術)領域專利提案約221件。
根據鴻海官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鴻海集團在全球有效發明專利超過5.42萬件,其中在美國超過1.76萬件,占比約32.5%,在日本超過1.62萬件,占比約30%,鴻海集團在美國和日本的有效發明專利合計超過3.39萬件,合計占比達62.5%。
在中國,鴻海集團有效發明專利也超過1.12萬件,占比約20.8%;在中國臺灣,鴻海集團的有效發明專利件數也達到5,620件。
具體到專利領域,鴻海集團在計算機零部件相關占比約17%,半導體技術占比約14%,加工和檢測技術占比約13%,機器人與光學設備占比約12%,顯示設備占比約11%;5G與通信、人工智能、納米技術、電動汽車、圖片截取與傳輸等占比,各約9%至7%。